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这合唱,一开口就惊艳!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这合唱,一开口就惊艳!

    2024-01-22 11:21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近日,云南玉溪一群老师和小学生排练合唱《小雅·鹿鸣》的视频在网上走红。

      老师们浑厚有力的合唱,配上轻灵清澈的童声朗诵,唤醒了大众对于传统经典《诗经》的文化记忆。

      然而,合唱团背后的故事,与他们的合唱一样令人动容。

      她为孩子们开启合唱之旅 “只要喜欢,就可以来”

      视频的发布人名叫普海玲。2018年,她来到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马家庄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只有一百多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教学任务重、教师资源少,她是数学老师、科学老师,也是音乐老师。

      普老师发现,这里的孩子质朴单纯,性格腼腆内向。他们家中的亲人大多外出务工,孩子们有心事也没处诉说,也不习惯向老师表达情感。

      音乐专业毕业的普老师认为,音乐或许能够成为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于是萌生了成立童声合唱团的想法。她立即付诸行动:一至五年级学生,只要喜欢唱歌,无论音准节奏掌握得如何,都可以参加。

      2020年,马家庄小学若水童声合唱团成立,团名取自上善若水:童声如水,清澈明净;童心如水,纯真无瑕。她希望,孩子们“在合唱中学会表达,在团队交往中感受快乐,在不断实践中拥有滴水穿石的坚韧品质”。

    普海玲和若水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排练。

      为了提升自己的童声合唱教学能力,普老师带着女儿每周六到云南昆明学习。两年多的时间里,她一边学、一边教、一边练……

      除了数学课、科学课和音乐课,每个大课间普老师都会把合唱团的40多个孩子带到音乐教室练声;对于音准和节奏困难的孩子,她都会叫来音乐教室单独指导,一个一个纠正。

      “只要喜欢唱歌,就可以到合唱团来。”一百余人的学校中,有将近半数都是合唱团的成员。普老师直言“只要孩子们愿意,我就教”。

      在普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从零起步,越唱越起劲,逐步掌握了合唱技巧,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孩子们的坚持也有了回报,若水童声合唱团先后获得第八届中国童声合唱节A组银奖、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视频大赛VP4组银奖等荣誉,还获邀到上海演出。

      学生合唱团 教师合唱团 歌声的力量,可以不断延续

      随着若水童声合唱团的成功,当地教育部门发现,合唱的形式可以为农村及城市的儿童建立表达倾诉的方式和空间。

      2022年8月,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成立。团里的老师大多来自云南玉溪各基层学校,近70%都在乡镇或山区任教,年龄最小的刚满23岁,年龄最大的51岁。

      每个老师的背后都是一支学生合唱团,老师的成长能直接带动孩子合唱水准的提升。合唱团的教师们通过正规排练、演出等形式,加强业务能力,以便更好地组建专业童声合唱团。

      2023年,由于工作调动,普老师无法继续在若水童声合唱团教学。于是,她申请让同样是音乐专业的姐姐来代替,将若水童声合唱团延续下去。

      普老师被调至玉溪师范学院附小担任音乐老师。到校后,她便成立了玉溪师范学院附小童声合唱团。

    普海玲给玉溪师范学院附小的学生们上课。(资料图)

      把《诗经》唱出来 感受“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传承之美”

      在网络走红的合唱排练视频主角,正是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与玉溪师院附小合唱团的孩子们。

      谈起选择《小雅·鹿鸣》的原因,普老师说,自己本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古风作品也不多,很想要尝试这样的风格:“这首歌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境界,能让孩子们在女声、童声、中国鼓声的交相辉映里,感受到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传承之美”。

      学生朗诵《诗经》的同时配以旋律,学起来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很多学生家长表示,“用这种方式,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快地背下来《诗经》。”

      18日晚,合唱团正式登台演出,完美演绎悠悠古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盛宴。

    温柔的合唱与清澈的童音一唱一和

    《诗经》之美

    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文明带来的感动与共鸣

    就此绽放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