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为花滑新生代编织梦想——专访冬奥冠军隋文静
  • 为花滑新生代编织梦想——专访冬奥冠军隋文静

    2024-02-28 12:07    来源:新华网
  •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6日电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隋文静与搭档韩聪携手夺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这是继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之后,中国花样滑冰再登奥运之巅。这之后,隋文静解锁了诸多新身份:在读硕士、作家、编导……虽然远离赛场,但她从未远离花滑。

    接续梦想

      在“十四冬”花滑赛场,隋文静的身影随处可见。她或是屏气凝神地站在冰场旁,注视选手的表现、帮忙查动作定级;或是在场边搂着小选手,等待分数公布;或是陪小选手走进混采区,分享执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年前,在启蒙教练栾波的邀请下,隋文静开始指导广东队双人滑选手郭蕊/张益文。新身份下的隋文静“感觉很从容”。“更多的是辅助团队和教练完成好(队员)作品的呈现。在我之前,教练们已经把小运动员的底子打得非常好了,我做的编导工作,更像是锦上添花。”隋文静谦虚地说。

    2月25日,广东队教练隋文静(右)在赛前指导广东队选手张益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此前,在“十四冬”花滑团体赛自由滑的比拼中,郭蕊/张益文技术分得到59.27分,是五组选手里的最高分。

      “他们跟着栾老师组队训练才两年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了不起。”隋文静说,“去年,我给他们编的节目,其实是高于他们能力的,但今年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套节目,甚至说(他们的能力)已经超出这套节目。所以,我在想明年怎么样能给他们留出更大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进步。”

      在为小选手们编排节目时,隋文静会先观察孩子们的性格与特点,帮助他们在赛场上塑造独特的个性。“让他们被裁判记住,这一点对打分项目来说至关重要。”过去一年,在隋文静的帮助下,郭蕊/张益文的艺术表现力已有约2分的提升,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小的突破。

    2月25日,广东队教练隋文静(后左二)在赛前指导广东队选手张益文(前右一)和郭蕊。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隋老师编排的节目,我们滑下来感觉很舒服。她会教我们很多衔接方法,所以我们整套动作滑出来都不会乱。她说话也特别有意思,跟她沟通我不会很紧张,感觉就像跟朋友说话一样。”张益文在赛后说。

      在北京冬奥会夺金后,隋文静与韩聪远离赛场,国内目前还没有能在国际赛场上称雄的接班人。对此,隋文静说:“栾老师几十年来在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培养小运动员往上输送。在场上出现的运动员都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郭蕊/张益文组队两年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那谁知道未来呢?我们还需要时间去沉淀。”

    2月25日,隋文静(右一)在等分区和广东队选手张益文(左一)、郭蕊等待分数。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摄

      镜头扫到冰场的另一边,韩聪坐在技术官员席,专注地为每位选手打分。曾经,隋文静与韩聪执手在冰场中央,为了冠军的梦想咬牙奋斗;如今,分坐冰场两端,他们依然向着共同的事业拼搏。

      “中国的故事还是要中国人去讲”

      时针拨回2015年,加拿大编舞师劳瑞·妮可帮隋文静编排节目时,让隋文静萌生了成为职业编舞师的想法。“我看到她的工作状态特别有激情、有创造力,我想这不就是我的梦想吗?”隋文静说,“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不断编织各种各样的梦想,帮助运动员编织更好的未来。”

      如今,隋文静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过去两年,她为单人滑、双人滑等多个项目的选手编排过节目。“我希望通过编导的身份,在运动会开闭幕式和选手节目中,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故事还是要中国人去讲,才能讲得更原汁原味。”

      去年9月,中国双人滑运动员史文凝/王志宇首次亮相国际滑联花样滑冰青年大奖赛。隋文静为这对组合编排节目时,大胆地选用了佤族音乐《China(中国)》。

    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军。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当时也担心过,怕民族性的东西,国外裁判会看不懂。但分数出来以后,他们得到了一块铜牌。”隋文静说,“所以我觉得好的艺术品,大家是会有共鸣的。国际裁判和世界会慢慢了解中国文化,我也希望作为编导,更多地去输出我们的传统文化。”

      两个月后,在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隋文静编导的中国风表演滑节目《泰山之巅》再度“破圈”,引发热议。“这个节目融入了太极元素和中国舞蹈元素,展示处于泰山之巅的磅礴心境。很多人都觉得,原来传统元素还可以这样运用啊。”

      为了更好地在国际冰场上呈现中国故事,隋文静不断在学习和思考。有一次,她在写了几十副对联后,突然有了灵感。“写书法时,纸上的留白,跟冰面上难道不是一样的吗?笔锋的韵律和感觉,用身体在冰面上表现出来,不也是一样的吗?书法讲究蚕头燕尾,从我们写字开始,老祖宗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运用我们的身体了,运用到滑冰场上也是这个道理。”

      “在未来,希望我能通过不断学习,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中国作品。”隋文静说。

      “输入、输入、再输出”

      回望过去两年,隋文静感受最深刻的关键词是“忙碌”。“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输入、输入、再输出。”

      她考取花样滑冰国家级技术专家证书;去到北京舞蹈学院访学一年,学习敦煌舞、水袖舞等多种舞蹈;在北京体育大学念硕士研究生,正着手写毕业论文。最近,她开始学钢琴与乐理。

    隋文静出席自传新书发布会。新华社记者 许雅楠 摄

      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输出作品,也输出力量。她发表自传《不止文静》,并将全部版税捐赠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十四冬”花滑赛场上,有11套节目都出自隋文静之手。在她的帮助下,广东队在花滑团体赛中收获一枚银牌。

      过去两年,她还去往各地演讲,分享自己与花滑的故事。“在华坪女高,我讲述冬奥的故事后,一个妹妹拥抱了我。她在我耳边说,‘姐姐,你加油先跑,我随后就到’。我觉得这是特别有力量的事情,希望更多的孩子能通过我做的事情,得到一些助力。”

      如今,不断输入已成为隋文静的生活习惯,就连吃饭的间隙,她也会把艺术史、绘画史等相关视频当作“下饭菜”。“很多朋友觉得我很神奇,但我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

      “希望我的创造力与热情,能感染更多的小朋友,哪怕只让他们多一丝丝追梦的力量。”隋文静说。

     

      (出品人 余孝忠 刘伟)

      (制片人 周杰 殷耀)

      (统筹 王镜宇 张荣锋 张云龙)

      (记者 乐文婉 黄耀漫 魏婧宇)

      (拍摄、剪辑 叶紫嫣)

      (报道员 赵丹 苑忠轩 王鹏飞)

      (编辑 刘阳 树文 田光雨 赵建通)

      (新华社体育部、内蒙古分社出品)

      (记者 乐文婉 黄耀漫 魏婧宇)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