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金肖黎:蚕桑铺就“金丝路”
  • 金肖黎:蚕桑铺就“金丝路”

    2024-04-05 11:01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   金肖黎的家乡在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周王庙镇有着“中国蚕桑第一镇”的称号。蚕桑的历史文化由来已久,云龙村蚕桑生产民俗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重要代表性项目,被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小就看着家人种桑养蚕,耳濡目染的经历让‘蚕桑’在我心中埋下了幼苗。”2020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金肖黎“邂逅”了云龙村蚕桑基地里的黄金茧。那是她第一次见到金色的茧子,金灿灿、明晃晃的,她感到无比新奇与震撼。次年初,她便正式加入村里的雅云蚕桑基地。

      凭着一股韧劲儿与满腔热情,金肖黎全身心地扑在了她的蚕桑事业上。如今,担任浙江雅云文旅有限公司园区经理的金肖黎负责基地的建设、运营及日常管理,还积极地开展蚕桑文化传播与推广、线上营销平台运营及管理。“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蚕桑结缘了。”金肖黎说。 

      创新永不停步

      “小时候家里养蚕,要采桑叶、喂蚕、除沙……起早贪黑不说,收入也并不多。”金肖黎说,蚕桑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需要传承弘扬,更要不断创新发展。 

      这两年,金肖黎带领团队成员开发了许多趣味性的蚕桑课程,先后受邀前往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蚕桑讲学活动,并结合生命教育、感恩教育使课程和活动更具深度,深受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喜爱。此外,团队每年举办的“蚕宝宝领养”系列活动受到很多幼儿园、小学校的欢迎。 

      以“蚕桑文化”为特色,以“研学”为核心,金肖黎带领团队大力开展特色研学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缫丝、织布等蚕桑丝织技术,深刻感受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及健康发展。 

      创新永不停步,受趣味课程启发,金肖黎团队还自主开发了一系列蚕茧文创产品作为本村特色旅游伴手礼,并形成一条成熟的生产流水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尝试多元化创收模式,金肖黎团队还开通了多个线上直播渠道,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模式讲授风土人情、蚕桑历史、蚕桑文化,并开展周边农产品专场销售,让直播间既有知识可学,又有花样可看,全方位、多维度展现周王庙云龙村的风土人情。

      “团队成员都是本地的年轻人,专业也比较对口。大家经常一起头脑风暴,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金肖黎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返乡就业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她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宣传好家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为致富插上“金翅膀” 

      浙江省第七届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浙江省直播大赛嘉兴选拔赛二等奖、嘉兴市乡村工匠、嘉兴市第五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海宁市第二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与“蚕桑”结缘的这短短几年时间,金肖黎的成绩单上荣誉满满。面对未来,她说,自己的目标是坚持农业一线蚕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传统蚕桑产业在被传承的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们以蚕桑产业为特色,不断盘活村庄资源,打造了小云龙蚕桑乐园,做大做强研学产业、做深做细蚕桑文化,持续擦亮云龙蚕桑的金名片。” 

      来自云龙村的徐利华原本是小云龙蚕桑乐园的一名保洁员,在金肖黎的带动下,徐利华也学着做起了蚕茧文创,作品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也让徐利华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如今,在巩固蚕桑生产基础的同时,“研学”与“文旅”被不断地融入各类蚕桑农产品里,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多万元,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以‘蚕桑’文创产品为媒,让更多人知道周王庙云龙村,从而收获更多合作机遇,助力蚕桑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金肖黎说,接下来,她计划通过“共富工坊”进一步扩大蚕桑产品产量,为村民增收、致富插上“金翅膀”。

     

      作者:张洁

      供图:受访者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