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她在上一个十年“修一条路”,下一个十年她准备……
  • 她在上一个十年“修一条路”,下一个十年她准备……

    2024-07-18 11:56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 结核病是最难以研究的病症之一

    近20年来

    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下降了42%

    死亡率下降了90%以上

    这离不开无数人的

    默默努力和付出

    毕利军正是其中之一

    她是广东省佛山市女性科技人才协会会长

    体必康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一直以来

    她穿梭在实验室里

    奔走在热爱之中

    为科学发展而创新

    为推广应用而创业

      投身科学十余载  打赢结核病防治关键战

      从2000年开始,毕利军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开展结核杆菌耐药、致病机理研究,整整10年,率领团队打了结核病领域的3场关键战役——基因战、蛋白战、转化战。其自主研发的多项成果在结核病的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

      毕利军的团队还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收集来自中国12个省份的敏感和耐药代表型结核杆菌临床菌株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首次系统发现了新的耐药基因,揭示了耐药发生本源和机理,解析了耐药基因编码蛋白结构,提供了药物开发新靶标。

    毕利军在2023年胸部与过敏疾病精准诊断与检验前沿技术学术论坛上做主旨演讲。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毕利军意识到成果要应用于临床。2008年,毕利军决定与国内医院临床科室广泛开展合作,通过大量结核病患者临床样本,从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入手系统筛选结核杆菌免疫原。

      经过上万次的筛选试验,获得了31个全新的结核病免疫原。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免疫原第一次将中国结核病疫苗的研究工作推至全球先进水平,也让世界看到了新型结核病疫苗的希望。

      建设自主研发平台  修建科研成果转化“高速公路”

      对于长期处于科研一线的毕利军来说,尽管实验室中不断有优秀的科研成果涌现,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成果始终难以转化到临床应用上。面对结核病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严重脱节的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念头在她心中萌发,这也是驱动毕利军创业的初衷。

      2013年,38岁的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技术和团队离开北京,到佛山顺德创业。作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大分子卓越中心核心骨干人才,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毕利军组建了佛山分所并担任所长。同年,体必康生物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她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体必康公司专注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结核病诊断试剂和相关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转化工作。利用此平台,毕利军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和生产了多款全球首创、国际领先的高水平产品,为300余家医院和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在科研成果转化这条路上,我愿意躬身入局,蹚出一条道。”这是毕利军的夙愿。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毕利军率领团队开拓了“成果化—产品化—产业化—商业化”的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毕利军带领团队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成功转化结核杆菌感染4个新型诊断试剂盒(其中两款已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上市进入100多家医院使用)。这些产品有的替代进口,有的优于进口,而有的则是填补国际空白。

      凝聚女性科技人才  贡献科技巾帼力量

    毕利军出席2023中国防痨协会第34届全国学术大会暨结核病诊防治新技术推广应用高峰论坛。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创业者,毕利军深知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聚合更多人才的力量,才能让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于民。

      “如果把科技成果进行产品化、产业化、商业化比成是高速路上的几段路,那么我已经把这几段路修建好了。接下来,我要在这条道上培养出一批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毕利军说,这些人才就像是在高速路上开车的司机,只有他们在这条道上能够畅通无阻地跑起来,科技成果转化的车轮才能更快速地转起来。

      为了让更多在佛山创新创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实现更好成长,2022年,毕利军在佛山市妇联的指导支持下,联合佛山市内十家企业的优秀女性代表,发起成立佛山市女性科技人才协会,由她担任会长。目前,协会集聚了53名女性科技人才,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学、新材料、先进制造、生命科学、农业等各个领域。

      2023年4月,协会启动了“战略型复合人才培养”项目,通过集训学习、行业实践、成果转化等方式,助力女性科技人才成长与发展,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人才培养必须要慢慢来,逐渐翻倍。今年能够培养200个,明年的目标就是培养300个,后年的目标就是培养500个。”毕利军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通过十年时间,要为科技界、医疗界培养1万名战略型复合人才。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妇联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