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胡兰索卡 | 我愿做那绣梦者,绣一片广阔的未来
  • 胡兰索卡 | 我愿做那绣梦者,绣一片广阔的未来

    2024-07-15 15:54    来源:天才妈妈微信公众号
  •   漫漫学艺路 有温暖的双手托举

      胡兰索卡,出生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个土族盘绣家庭,自幼便跟随母亲学习盘绣技艺。“妈妈的手艺是从姥姥手里学来的,我的手艺又是跟着妈妈学来的。”捻针绣花的功夫易学难精,但在这里,每个土族姑娘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家中的女性长辈学习盘绣,这种精巧的手艺在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融入了她们的血脉。

      小时候,胡兰索卡也像其他土族姑娘一样,跟随母亲和村里的阿姑们,学习自己的民族传承下来的古老盘绣技艺。家境贫寒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地学习盘绣。

      家庭的温暖是胡兰索卡不言弃的动力。母亲是胡兰索卡学习盘绣的第一位老师,父亲也同样支持她学习这项技艺,即便家中收入微薄,也会省吃俭用为她购置刺绣材料,胡兰索卡感激地说到:“我的爸爸特别喜欢刺绣,我做刺绣,我爸爸最高兴。”

      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在自家的土炕上,在亲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盘绣这项手艺陪伴了胡兰索卡许多岁月。出嫁那一年,胡兰索卡用自己娴熟的盘绣技艺,亲手制作了自己的嫁妆。

      结婚之后,生活的担子逐渐压上胡兰索卡的肩头,她需要一边做农活一边照顾孩子,只有闲暇的时候才能做做刺绣,刺绣不仅能补贴家用,更成为她心灵的寄托与慰藉。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她依然将土族儿女的那份热爱深埋在心底,跃然在布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胡兰索卡的盘绣技艺日益精湛。她出神入化的绣工和勤劳踏实的品格引起了互助县文化馆的注意。2013年,胡兰索卡就开始承接互助县当地文化馆的盘绣订单,这对于她相对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2014年,在互助县文化馆的安排下,胡兰索卡前往青海师范大学进行了系统的盘绣培训,这次经历大大开阔了她的眼界。她感恩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感恩社会为她提供这样的好机会,她也深知土族盘绣这一非遗技艺的珍贵,这项技艺对互助土族自治县乃至整个青海都有不容小觑的意义。就这样,将盘绣发扬光大的想法开始在她的心中萌芽。

      倾力互助 传承技艺也是帮助他人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南麓,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错衔接之处,这里是土族最大的聚居地,土族妇女世世代代在此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

      盘绣制作工艺繁杂,耗时久,致使生产成本偏高,在市场中竞争优势不足。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年轻一代对盘绣的兴趣渐弱,传承队伍后继乏人。“做盘绣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出去打工,不想再做盘绣了”,在说起学艺的初衷时,胡兰索卡谈到了曾经盘绣传承人凋零的状况,她感到颇为遗憾。

      为此,胡兰索卡一直都在默默想办法。她首先发动了自己的家人,大儿子和儿媳妇对传承非遗有颇为浓厚的兴趣,很愿意跟随母亲学习这项手艺。多年来,胡兰索卡用自己的盘绣手艺撑起了一个家,这是当年父母亲人全力支持她学习盘绣的最好回馈。

      2018年,从上海的刺绣培训班回来之后,胡兰索卡似乎看到了新的出路。她注册了索兰卡公司,开设盘绣工坊,四处奔走,寻找愿意学习盘绣的年轻人。

      最初的盘绣工坊占地50平方米,只有两三位绣娘。为了吸纳更多绣娘前来学习,胡兰索卡一边经营着工坊,一边卖掉了家里的5亩地和自己的首饰,凑钱建设了六百余平方米的工坊和展厅。胡兰索卡说:“同乡的村民们如果有想学盘绣的,我免费给她们提供刺绣材料,免费教她们刺绣。”

      就这样,胡兰索卡的绣娘团队的规模扩大到了110人,盘绣也为当地妇女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绣娘们每月最低也有一千六七百元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8位残疾绣娘和22户建档立卡户,胡兰索卡的举动为当地的困难家庭带来了颇大的帮助。

      绣娘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4年,她们有的还是学生。刚成立工坊时,胡兰索卡就开始带着盘绣技艺走进校园,开设了盘绣培训班,有很多年轻的学生们在课余和假期时间会来此学习盘绣。年轻血液的注入,为盘绣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有的小女孩们的设计特别好,做出来的项链等工艺品十分漂亮”,说到这里,胡兰索卡不住地称赞。

      非遗的传承就是这般星火燎原的景象,一颗火种,温暖了一方天地,也将点燃绵延不绝的、熊熊燃烧的热爱。

      互助,正应了这个温暖的地名,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女性们通过盘绣相熟,一针一线绣出生动活泼的图案,也将互帮互助的女性友谊绣成一幅壮丽的锦。

      绣一双昂扬的翅膀 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在以前,女子只能整日待在家中照顾家人或做农活,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小小的弹丸之地,她们学习刺绣是为了补贴家用,收入却也微乎其微。

      作为新一代的盘绣传承人,胡兰索卡始终没有把盘绣当成一种消遣或可有可无的手艺,而是把这门指尖艺术当作理想和事业去追求,现在盘绣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样地,她也希望其他土族妇女也像自己一样,破开重重困难和束缚,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开拓自己的事业。

      在索兰卡盘绣工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时,胡兰索卡不忘帮扶绣娘们在其他地区开设工坊,她还将视野放宽到整个互助县,鼓励其他乡镇的绣娘们也自立门户,并且表示愿意为她们提供自己的经验作为借鉴。

      同时,胡兰索卡深知传统技艺想要发扬光大,单纯地制作、售卖还远远不够。“讲好土族盘绣文化故事,推陈出新、放大格局,才能永葆活力。”她运营起自己的短视频账号,通过视频直观生动地展示土族的民族风情和盘绣这项非遗手艺,迄今已收获了一万多粉丝。胡兰索卡白天在工坊中工作,晚上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镜头中的她用柔和的声音讲解和展示盘绣的工艺、制作流程、产品细节,也通过直播电商的新渠道售卖自己的盘绣产品。

      今年,在“天才妈妈”项目的帮扶下,胡兰索卡带着盘绣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在她势界·凤凰网2024女性影响力大赏、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活动的现场,意外地收获了众多新粉丝,大家对作品连连称赞,并现场成交多笔订单。

      近期,胡兰索卡还带着盘绣梦想工坊的绣娘们和她们的作品走出国门,来到了保加利亚的艺术展览。正是通过这些走出来的活动,她深刻地意识到大山之外存在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受众群体,这也给予了她更大的决心去发展和传承这一事业。

     

      如今,土族盘绣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高原地区的小众艺术,而是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传递民族情感的桥梁。

      土族的女性们也同盘绣一起,走出了高原,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美好的生活。

      Q:在加入天才妈妈项目之后,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A:我参加了更多的活动,我能够带着我们的盘绣手艺去外地展销宣传,我特别感动。期间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跟她们学习了一些创新理念,我们一直都在联系交流。

      Q:您希望盘绣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A:希望我们土族的盘绣能创造出创新的作品,让更多年轻人也能够喜欢,我也会努力尝试研发年轻人喜欢的产品。

      Q:做这门手艺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A:我依靠手艺撑起了我的工坊,撑起了整个家。村里、县里政府的领导们都对我们非常好。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