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面前是厚厚的图纸文件……初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张军英,她头戴红色安全帽,正在工地上认真地与同事沟通交流。
从业二十余载,张军英的足迹跨越山海,把一份份精彩设计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从毕业后的第一份任务——参加申奥体育场馆绿色设计研究开始,张军英不仅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多功能演播塔玲珑塔的设计工作,还参加了北京西环广场、南宁园博园、厦门新机场、深圳国际美术馆等多项地方重点工程,多次荣获国家和国际设计奖。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张军英又参加了张家口赛区的工程建设,正式成为“双奥”建筑师,并作为“鸟巢”场馆的志愿者代表,点燃了北京赛区分火炬台火炬。
见证并参与祖国的诸多重大工程,张军英感慨万分:“感谢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予我参与重大工程的机会。能够在北京冬奥会鸟巢旁点燃火炬,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份荣光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每一个认真工作的普通人。”
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1999年,张军英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及咨询工作。2000年初,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访问学者,张军英赴英国留学。在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一年,让她对建筑专业化细分与集成创新感触更深。
学成后,张军英回国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始终在一线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和设计主持人,张军英重视从建筑设计概念到实施落地全过程,推进开展专项深化设计、跨专业协同设计、设计与施工融合,支持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设计愿景。
在“鸟巢”设计中,张军英与同事冒着严寒在户外测试膜结构新建材ETFE燃烧性能,确保烟花燃放等工况下屋顶和观众席安全;在消防疏散设计中,引进国际标准“8分钟安全疏散”理念,为9万人看台安全疏散模拟论证提供依据;在转播塔设计中,他们精细设计立方锥幕墙室内集成式节点,使特效照明灯具、遮阳帘与幕墙龙骨、钢结构一体化集成,满足快速建造和转播厅精致布景要求……
不断攻坚克难、精益求精,张军英和同事们脚踏实地向前迈进,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钉钉子精神建成精品工程
重大工程建设周期紧,现场任务重。作为项目经理和设计管理负责人,张军英总是以身作则,带领团队深入工地一线驻场工作。
张军英和同事们曾一起经历过雪国崇礼的皑皑冰雪、南国邕江的烈日骤雨、海岸鹭岛的超强台风。以“三年只做一个项目”的钉钉子精神,深入对接项目需求,细致解决现场问题,扎实推动设计落地,确保建成精品工程。
然而,工程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在崇礼冬奥博物馆的施工过程中,张军英敏锐地发现,室内精装修木纹板首段效果与设计效果有色彩偏差。她立即通知停工,并让设计人员到场处理。通过及时组织现场会商和实验验证,形成优化方案,在现有材料基础上略加处理即可实现设计意图,既保障建筑品质,又减少了投资损失,还缩短了订货周期。
为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奋斗
面向新时期行业发展需要,2012年,根据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向前后延伸”超前部署,张军英开始创建团队跨界发展,先行先试全过程工程咨询。
没有标准,她就带领团队一边学、一边干、一边申请课题自编标准,主编完成约60万字的企业级标准,还参编完成数项行业及团体标准。
多年来,张军英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表多篇论文,在行业论坛进行演讲、开展交流培训。作为行业发展新领域的专家,她先后参加国家部委有关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科研课题、北京市有关建筑师负责制的科研课题,主编完成国内首个建筑师负责制实施评价标准。
张军英说,她始终记着刚学习建筑学的时候,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作为一名建筑师,要设计建筑,而不仅是房屋。这些话语激励和鞭策着她,始终坚守在建筑师工作第一线,为提升建筑工程品质而奋斗。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正在经历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传统设计行业需要向信息产业学习,完成从交付设计到交付产品、再到交付服务的优化升级,从而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带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这是对国家、对行业有价值的事。”张军英坚定地说。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