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袁鹏/何燚 发自武威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多培养一些传承人。”4月23日,记者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欢乐谷,文创柜上陈列着一幅幅用画框裱起来的剪纸作品:红“福”腾驾着锦鲤撒下吉祥,百花争艳而团簇……这些跃然纸上的“古浪符号”,皆出自古浪剪纸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晓晔之手。
胡晓晔是古浪县定宁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她从小就爱好剪纸。2022年的时候,偶然的机遇在一家装裱店她被《梅兰竹菊》巧妙的技工和精美的图案所吸引,了解到作者是古浪剪纸第三代传承人葸国平先生后,她产生了系统学习剪纸的想法,在诚意和坚持下,胡晓晔成功拜入“葸国平门下,成为第四代传承人。
对于胡晓晔来说,剪纸是一场修行,她最期待的就是寒暑假,假期里可以集中时间做剪纸。“等剪完爬起来,会腰酸背痛,但心里真的是很开心的。”胡晓晔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说道。
能不能将剪纸融入课堂?这个想法在胡晓晔脑海里盘旋了很久,为此她开始尝试新的上课方式。春天,她带着孩子们剪小草、花鸟,让孩子们脑海里的春天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剪纸画。在学习古诗和课文的过程中,她设计了与其相配的剪纸插画,贴在黑板上,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从而加深记忆。孩子们逐渐适应这种新奇的上课方式,也被胡晓晔的剪纸技艺所折服。
“胡老师老师剪的雪花,是天宫里撒下的流苏,她的作品太漂亮了!”孩子们这样评价道。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深入了解古浪剪纸,胡晓晔在学校成立了剪纸社团,目前社团已有学生22人,胡晓晔会带着孩子们集体创作,参加剪纸走秀活动,曾与12个孩子共同完成3米5的《核心价值观》,并在2024年武威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三等奖的佳绩。
在剪纸创作中,胡晓晔着眼于传统剪纸和现代剪纸的融合,她尝试着将剪纸和文创结合,设计以古浪本地文化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包含“丝路要塞”“红色古浪”等要素,从二十四节气到十二生肖,已经创作了12项产品,有剪纸挎包、剪纸小夜灯、剪纸头饰、剪纸长卷等,这些文创产品通过八步沙两山实践基地和古浪游客中心对外销售,目前销售额已达六万左右。
“剪纸的前景很好,它能做的东西太多了。我爱剪纸,就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胡晓晔说。
用一把剪刀,胡晓晔剪出了对文化根脉的深情,也为古浪剪纸开拓了传承新路。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