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雪域高原公路上的“格桑花”
  • 雪域高原公路上的“格桑花”

    2025-10-28 15:17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活跃着一支独具特色的公路养护团队—山南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曲松养护段下江工区,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女子工区”。她们以“养好公路、保障通行”为使命,用坚韧与汗水守护着公路的畅通无阻,常年奋战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

      这支远近闻名的“女子工区”,如格桑花般扎根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守护着120多公里国省公路的生命线。她们是高原养护的“钢铁玫瑰”,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她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岗位。晨光中巡路的身影,风雪里挥动铁锹的坚定姿态,无不彰显着女性特有的细致与坚韧,她们为公路的安全畅通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默默奉献的公路养护“娘子军”

      下江工区现有18名职工,承担着120余公里国省道的养护重任。他们当中有12名为女职工,组成了一支“娘子军”团队,在道路养护和应急抢险工作中屡创佳绩。

      冬季,女职工每日早上9点集合,夏季则改为8点。集合后,工区长多吉格桑会根据当天的路况和天气,安排全天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涵盖日常养护的各个环节:修补沥青路面、维修挡墙、修复交通标志标牌、清理边沟、清除路边杂草等;应对各类应急抢险任务,包括汛期清理泥石流和塌方、冬季除冰扫雪等。同时,她们还积极参与公路预防养护等项目建设。

      在“女子工区”所管养的路段中,布丹拉山盘山路段最为复杂且最具挑战性。这段长达45公里的砂石路面,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是日常养护和保通任务最艰巨的路段。不同季节,养护工作面临不同的考验:夏季雨水频繁,泥石流、塌方等灾害频发;冬季冰天雪地,车辆通行容易受阻,给群众出行带来更多不便。“我们始终坚守日常养护和道路保通岗位,遇强降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时,第一时间为受困司乘人员提供紧急救助。”工区长多吉格桑说。在这片冰天雪地中,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过往的车辆和行人送去温暖与希望。

      养路工后代血脉传承与初心坚守

      在“女子工区”里,有不少像吾金旺姆这样的“养路工二代”,有的甚至是“路三代”,父辈对她们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已过不惑之年的养路工人吾金旺姆,清晰地记得早年跟着父亲在公路上干活的场景。她的父亲是曲松养护段的一名老职工,她从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在公路上做临时工。那时候公路多为土路,修补坑槽、修复挡墙等作业全靠人工,这些技能她早早便熟练掌握。在公路旁长大的孩子,对公路天生有着特殊的亲近感。

      长大后,吾金旺姆也成为一名公路养护工人。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份艰苦的工作时,她说自己希望像父亲一样,以养好公路、保障通行为使命,为群众出行服务,做有意义的事。“虽然养护一线的工作总是经受风吹日晒,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在公路上忙碌时,心里才最踏实。”吾金旺姆的话语里满是坚定。

      在这高寒缺氧的高原上,她们的救助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受困人员的心。

      工区年龄最小的职工次仁央金,对2021年8月的一次抢险经历记忆犹新。当时强降雨导致国道560公路发生特大泥石流,近200米路基被严重掏空,大量车辆被困。“险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接到指令后,“娘子军”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她们冒着瓢泼大雨、顶着凛冽大风,身上绑着绳索跳入湍急的河水中,用近百斤重的麻袋紧急填垫、夯实路基,连续奋战十余小时。当获救人员发现连夜救助他们的是女性时,无不肃然起敬。

      在布丹拉山路段养护,女职工们面临的困难远超常人想象:这里常年低温缺氧,过往车辆经常因制动系统过热导致失灵,引发钢板断裂、车胎损坏等抛锚事故;雨雪天气与路况不熟,更增加了交通事故风险。“我们经常为遇险过往司乘人员提供救援帮助。”统计员次仁央金介绍,仅近两年就救助司乘旅客210余人,解救被困车辆20余台,为508名受困群众提供帮助,无偿提供食品和药品。每当强降雨、降雪导致道路中断时,女职工们总是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援,用实际行动保障“生命线”的畅通。

      与父辈的工作相比,如今的公路养护工作有了不少变化。父辈那个年代,公路多为土路,养护作业大多依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现在,基层养护部门配备了技术人员,配置的机械设备更先进、更充足,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工作相对轻松。但不变的,是那份对公路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从小在公路旁长大的我们,始终传承‘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耐得住风寒,忍得住寂寞。一杯热茶下肚,就赶紧起来拼命干,我们以此为荣。这份承载着我们成长记忆的养路工作,让我们对公路满怀热爱,也激发了超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养路工人索朗美朵说。

      以路为家,高原工地上的姐妹情深​

      “女子工区”所在地离曲松县城不算远,但对于女职工们来说,这里是她们的第二个“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们需要长期驻扎在工区,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与家人短暂团聚;而到了夏天汛期和冬天风雪季节,保通保畅任务繁重时,她们甚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工区的日子里,退休的父母成了她们最坚强的后盾。老人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操持家务的重任,以便让女职工们能够安心地投身于公路养护工作。“我们是真心热爱这份工作,以养路为荣。父母帮忙带孩子,孩子上学后住校,确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虽然有时顾不上照顾家庭,但兄弟姐妹接过了照顾父母的担子。我们特别感恩家人对我们的理解,他们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养路工人普巴卓玛动情地说。

      在女职工心中,工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工区长的带领下,姐妹们亲如一家,工作生活中互帮互助。尽管条件艰苦,却不乏温暖瞬间:每一寸土地、每一间房屋,都见证着她们的汗水与付出,也承载着欢笑与泪水。最难忘的,是和姐妹们一起过节的时光—大家一起包肉包、炸卡塞,热热闹闹,就像一家人一样,这些温馨的场景驱散了工作的疲惫和对家人的思念。​

      工作之余,唱歌跳舞是她们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她们会在院子里放起音乐,一起唱歌跳舞,尽情释放工作带来的压力。闲暇时,大家还会一起洗衣服、做饭,在琐碎的生活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曲松养护段举办的知识竞赛、机械操作比赛和文艺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她们的业余生活,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更提高了她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她们在工作中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生活中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她们以团结和友爱诠释着“女子工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养护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为高原生活注入了蓬勃生机与昂扬朝气。

      未来,让格桑花在高原永续绽放​

      默默付出换来的是无数的荣光。近年来,“女子工区”先后获得工人先锋号、最美中国路姐团队入围奖、2021年感动交通年度特别致敬人物、十大最美公路人等多项荣誉;2025年3月,该团队再添殊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对她们而言,这些荣誉既是对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能获此殊荣,我们深感荣幸。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始终努力打造‘日常显担当、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危急时刻敢冲锋’的团结集体,向全国展现新时代公路养护工人的精神风貌。这正是当代文明交通人的真实写照,也是行业精神的生动缩影。”统计员次仁央金说。​

      随着各级部门部署推进,基层养护部门将迎来技术升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持续壮大,机械设备更先进、更充足。这不仅能显著降低女职工劳动强度,保障其身心健康,更是基层减负增效的关键举措。“我们决心常态化做好公路日常养护与保通工作,把养路工作做得更精细、更规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更希望我们守护的公路,像高原格桑花一样,美丽绽放、坚韧不拔。”工区长多吉格桑的话语充满期许。​

      未来,无论面临何种挑战,“女子工区”守护公路的初心始终不变。她们将继续传承“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以更高标准做好养护保通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公路养护这一艰苦行业中,新时代女性正以智慧与力量,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文:王尹 

      图:次仁央金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