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特别关注 巾帼追梦人 最美我的家 女性社会组织 我们在行动 专题
巾帼网 > 巾帼追梦人 > 赵一曼孙女陈红: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 赵一曼孙女陈红: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2025-10-28 16:54
  •   泛黄的纸页、遒劲有力的字迹……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一封信笺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这是抗日英雄赵一曼临刑前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字字泣血,句句含情,承载着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愧疚与期望,更彰显着一位革命者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今年正值赵一曼诞辰120周年,时光流转,而英雄精神历久弥新。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多年来致力于讲述祖母的英雄事迹,继承和发扬伟大抗战精神,用行动续写红色家谱,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祖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20岁成为学生运动领袖,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军事。1927年,她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与丈夫陈达邦结识并结婚。1928年,怀着身孕的赵一曼毅然回国,辗转上海、宜昌、南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主动请缨奔赴东北,化名赵一曼,成为珠河抗日游击区的传奇指挥官。

      “奶奶曾写下一首《滨江述怀》:‘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陈红说,这首诗是祖母这名“革命人”的生动写照。1935年,赵一曼为掩护部队突围受伤被俘,日伪军对她施以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她在押往刑场的火车上写下给儿子的绝笔信,随后英勇就义,年仅31岁。“纵观奶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革命理想,每一次选择都是迎难而上。如果不选择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赵一曼。”

      2025年7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上,一份赵一曼从被捕到英勇就义的详细档案首次展出。这份伪满滨江省警务厅呈报伪民政部警务司的关于赵一曼的报告,原为总结赵一曼被俘期间逃走未遂的“教训”,却无意中真实记录了她忠于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

      穿越时空的红色回响

      “我是看着赵一曼的照片长大的,她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童年时,一封父亲的手抄信给予了她最深的触动。赵一曼牺牲多年后,当年的宁儿、长大成人的陈掖贤才看到母亲留给他的绝笔信,得知母亲是抗日英雄赵一曼。陈红说:“父亲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看到奶奶的遗书后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还在手臂上刺下‘赵一曼’三个字。”后来,陈掖贤将这封手抄信送给了陈红。“它让我第一次触摸到奶奶的灵魂温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陈红也成为人母,越来越能理解奶奶当时一片深情。她说,信中“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的句子,每每想起还会忍不住心酸落泪。

      2005年,陈红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赵一曼》的拍摄。“历时三个多月,从奶奶出生的地方到她战斗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直到那时,我才真正觉得我走近了她。”陈红还受邀在片中朗读奶奶的遗书,面对镜头,她不禁哽咽:“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段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

      2014年退休后,陈红将全部精力投入赵一曼事迹的整理与传播。她多次前往东北烈士纪念馆、宜宾赵一曼纪念馆,搜集档案、信件和口述资料,整理出十余万字的珍贵史料。“每一份文件、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碎片,我要把它们拼成完整的拼图。”陈红说。

      陈红决定成为红色故事的义务讲述者,近年来,她赴东北、上海等地,在纪念馆、学校、社区宣讲赵一曼的事迹。2015年,上海长宁沪剧团创排沪剧《赵一曼》,陈红不仅提供史料支持,还参与剧本审阅。2025年8月2日,该剧举办直播活动,陈红专程从成都赶赴上海,与主创人员共同讲述英雄故事。“当大幕拉开,看到演员们再现奶奶的英勇瞬间,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她重逢。”

      赵一曼在东北投身抗日斗争并英勇牺牲,这片距她家乡数千公里的土地,承载着她的热血与荣光。“黑龙江永远忘不了白马红装的政委,永远铭记大义凛然的女英雄。每次到东北,我都能深切感受到当地人民对奶奶以及其他抗日英雄发自内心的崇敬与怀念。”走进哈尔滨的一曼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庄严肃穆的赵一曼雕像。她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凝视着这片曾为之浴血奋战的土地。一街之隔的继红小学放学后,小学生们总会在公园里嬉戏玩耍,他们好奇地抚摸着碑文,听大人讲着90年前在这里奋斗的女英雄的故事,此情此景总让陈红感慨万千,时代不断进步,而那段历史从未被遗忘。

      四代人的家风传承

      矗立在四川宜宾翠屏山的赵一曼塑像,庄严肃穆,而鲜有人知的是,其原型正是赵一曼的孙女陈红—陈红的长相酷似奶奶。陈红说,后来赵一曼纪念馆专门制作了一件缩微版的赵一曼塑像送给她,她视若珍宝,一直将塑像带在身边。每每凝视这尊塑像,陈红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家书中的字句,时刻提醒着她不能辜负先辈的期许。

      “奶奶用生命诠释了‘自力更生’,而我,也要把这种家风稳稳地传下去。”父亲也嘱托陈红:“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这份坚定的信念,让陈红在面对外界纷扰时始终坚守本心。她常说:“奶奶的牺牲是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安宁的生活,我们应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份安宁。不要忘记历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陈红也格外注重对女儿的教育。她会把奶奶如何勇敢面对敌人、如何坚守革命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也像父亲当年要求自己那样严格要求女儿。女儿从小便勤奋努力,生活虽普通却知足常乐。

      “她是我仰之弥高的英烈,也是我思之弥切的亲人。”在写给奶奶的一封信中,陈红深情诉说着思念,也向她描绘着当今时代的美好:“如今,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新时代,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您知道吗?您当年从四川宜宾老家到武汉黄埔求学,路途遥远,要好几天才能到达,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抵达。祖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我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感到无比骄傲。”

      “亲爱的孩子们,请永远铭记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艰苦岁月,铭记无数与赵一曼一样为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人类正义而战的先烈,正长眠在我们脚下的黄土青山!”8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陈红为新生上了一堂感人至深的“开学第一课”。如今,无数年轻人正沿着英雄的足迹,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属于新时代的红色篇章,让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文:裴昭月

      图:受访者

      【责任编辑:滕歌】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955,65103946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3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