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三面环山、东面临海,年均云雾天数180天,正是这‘山海灵气’孕育了白茶‘毫香蜜韵’。”乘着日前第三届白茶交易大会暨福鼎白茶产业宣传推广周的火热劲头,在福建省宁德福鼎市白琳镇的“海云白•妇女微家”内,微家长章玉云忙着为外地客商斟上春茶,并介绍福鼎白茶的具体情况。
章玉云所在的“妇女微家”是福鼎市100家开茶指定茶馆之一,其中35家已建立妇联阵地。近年来,在宁德市妇联的指导下,福鼎市妇联立足“中国白茶之乡”产业优势,创新构建福鼎白茶“产业链妇联”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嵌在链上、服务沉到链中、资源聚在链端”,形成“妇联组织联产业、巾帼力量兴乡村”的发展格局,助推白茶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组织嵌链,全产业链注入“她力量”
福鼎市妇联创新构建“1+N”产业链妇联体系,将组织网络延伸至白茶全链条。“产业链上建妇联”是妇联组织建设的新延伸,市妇联以白茶产业地图为脉络,按照“1个福鼎白茶妇联+N个茶企妇委会+N个特色小组+N个妇女微家”,在茶园基地建立生态种植妇联小组,在加工企业成立非遗技艺传承妇委会,在电商园区设立巾帼电商联盟,在茶旅融合带组建茶乡文旅妇联,构建“1+N妇建综合体”立体化组织网络,覆盖种植女能手、制茶大师、直播达人等全链条女性从业者1000余人。
“关键环节育头雁”发挥示范引领。福鼎市妇联实施巾帼链主培育计划,选拔35名产业链各环节女性带头人担任妇联执委,形成“种植专家带农户、非遗大师带学徒、电商导师带团队”的传帮带机制。福鼎白茶妇联副主席、绿雪芽品牌创始人施丽君创新“公司+非遗工坊”模式,将62项传统技艺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流程,带动周边2000多户茶农3万多亩茶园。“茶韵飘香”妇女小组组员、馥益堂负责人李守蜜培育白茶主播直播团队,2020年以来旗舰店每年线上销售达到2000万以上。
服务强链,横向激活三茶动能
在管阳镇唐阳村的汉仪楼智慧茶园种植基地,漫山的茶树长着饱满鲜嫩的新芽,茶园内布设了多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信息传输至云端平台。这是宁德市科技特派员、福鼎白茶妇联副主席张玉琴在全市带头打造的“智慧茶园”,茶农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随时掌握茶园生长状况,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使用30%。
“茶科技”赋能生产端。福鼎市妇联联合茶产业发展中心、科技局成立“碳汇•福鼎市女科技特派员联盟”妇女小组,在13个产茶乡镇开展茶树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培训45场。
“茶文化”增值品牌端。施丽君还打造白茶文化传播链,推广“中国白茶始祖·太姥祭典”的影响力,使其成为福鼎传播太姥文化和白茶文化重要载体和平台,并推出“茶旅研学线”“茶乡亲子游”等文旅产品,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福鼎白茶妇联执委寇秋丽积极推动茶文化六进活动覆盖全市12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小小茶艺师公益培训百余场,让1600多名孩子在茶香中涵养文化自信。
“茶产业”融合销售端。福鼎白茶妇联积极搭建巾帼产业协同平台,贯通“农户+合作社+企业+电商”产业链,全市3100家茶叶加工企业提供5万个女性岗位,销售端女性占比过半。品品香茶业妇委会将女性销售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战略,每年常态化选派骨干赴北京参加茶业营销特训营,系统学习品牌运营、客户管理等课程。每年累计培育女性金牌销售32人,推动企业直营门店销售额年均增长18%。
富民兴链,欢声笑颜传遍茶乡
每年春天,大沁茶业生态园樱花盛开、景色怡人。磻溪茶产业妇联主席、大沁茶业董事长陈颖打造的知青茶园文旅线路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她还投资580万元修建道路,不但通往茶园,还修到村民家门口。“路通了,收入翻番!”茶农老李竖起大拇指。
深夜,雅古香茶业直播间依然灯火通明。“这款2018年老寿眉入口醇厚,现在下单送定制茶针!”林清曾是一名全职宝妈,没想过自己在家也能直播带货,每月能赚5000多元。这样的改变得益于雅古香茶业妇女微家长庄利红,她利用自己的微家场地免费为宝妈提供直播间和培训,已孵化10余个家庭直播账号。在庄利红推动下,妇女小组创新“直播联营”模式——新手主播可代销企业精选产品,成熟后孵化自有品牌。
从非遗大师手把手传授技艺,到“智慧茶园”提升300户茶农种茶效应;从“白茶深加工实验室”研发茶护肤品,到茶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产业链妇联的“共富密码”正在逐步显现:全市孵化巾帼示范基地12家,培育中高级评茶师136人,为妇女姐妹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当国际茶会的袅袅茶香遇见童声朗朗的茶礼诵读,当智慧云端的数字图谱映照直播间的温暖灯光,面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重使命,福鼎市妇联以“产业链妇联”破题,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准配置服务资源,实现“建一个组织、活一条产业链、富一方百姓”。该模式为乡村振兴中妇联组织嵌入特色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福鼎样本”。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李菁雯)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