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强化妇女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根据中宣部等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全国妇联以“学习你我行”为主题,线下突出“一地一特色”,线上推出“联联来播报”,分层分类分众开展巾帼大学习大宣讲活动。为更好呈现各地大学习大宣讲百花齐放的创新实践,从5月16日起,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开设专题,每周两篇集中展示各地活动成果,推动巾帼心向党引领行动走深走实。
在江西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巾帼宣讲如星火燎原,将党的声音、榜样故事、维权服务等送到妇女群众身边。江西省妇联紧扣“学习你我行”巾帼大学习大宣讲主题,立足“红土特色”“本土文化”“女性需求”,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宣讲品牌,让“她宣讲”在赣鄱大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谁说农村妇女没出路?靠着党的‘三农’好政策,我在38岁那年成了农民大学生,学到新技术,回乡带着大伙把荒地变良田,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的田间宣讲会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石玉莲的话语让妇女们眼睛发亮,频频点头。在江西,宣讲的话筒从不只属于“专家学者”,更多扎根基层身边的“她”成为主角,用亲身经历拉近距离、引发共鸣。
在江西城乡,有一支活跃在妇女群众身边的宣讲队伍——“赣鄱红色娘子军”。她们由村妇女小组长、致富女能手、返乡创业女性等3000余名女性组成。她们扎根基层、贴近群众,常带着晨露下田、披着星光入户,用“屋里灶膛的烟火气”讲透政策文件里的民生要点,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村口老树下的家常话”,让抽象理论变得可感可知。截至目前,这支“身边队伍”已开展5万余场宣讲,如春雨般浸润城乡角落,让党的声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传到群众心里。
2025年江西省巾帼宣讲员大赛上,宣讲员朱睿蕊讲述九江修水县扶贫干部樊贞子的故事时,观众湿了眼眶——这样的共情,正是“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力量。为激发宣讲活力,江西省妇联以赛促建、以赛提质,将宣讲员大赛打造成选拔人才、展示成果的重要平台,推动各地妇联挖掘更多感人至深的“身边故事”。近年来,江西省巾帼宣讲员队伍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主阵地,深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5年以来已开展巾帼大宣讲活动4000余场,参与群众15万人次。
各地宣讲队伍将传唱《花开中国》与巾帼大宣讲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带动各行各业妇女学唱传唱,用歌声凝聚奋进力量。
在“她宣讲”队伍中,江西省女性生涯教育实践促进会的行动尤为亮眼。作为全国妇联系统首个专注女性生涯教育实践的社会组织,促进会聚焦女大学生、“宝妈”、银发女性等群体在职业规划、生涯发展方面的核心需求,面向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大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知识普及培训,以鲜活案例讲好中国女性就业创业故事,为“她宣讲”注入专业力量,切实助力女性成长发展。
各地妇联打出“特色牌”。赣州市妇联推出“赣南表嫂来学法”普法工作品牌,用家长里短的语言解析婚姻家庭、职场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问题;吉安市妇联开设“井冈红嫂来说法”普法小栏目,打出“线上+线下”普法组合拳;九江瑞昌“铁姑娘”宣讲队在各乡镇开展宣讲和表演活动,都昌“珍珠姐姐”巾帼宣讲队让“共富故事”听得见、学得到……
田间地头是“她宣讲”的天然舞台。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的“美丽庭院”里,女主人彭白玲端来一杯咖啡,与客人聊起自己回乡创业的故事。景德镇市昌江区鱼山镇关山村首个妇女“法律明白人”程秀枝操着一口乡音土话,在田埂上和村民们唠着家常,把各类政策法规讲得绘声绘色。赣州龙南市“围屋妈妈”用最朴实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好声音”和家庭教育知识传到村民心中。
“三新”领域的“她宣讲”同样鲜活滚烫。南昌漫和城妇联以直播基地“姊播”为阵地传授直播的知识技能,成了新就业女性的“线上充电站”。新余市渝水区2025“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宣讲现场,夏布绣非遗传承人吴婉菁分享自己“用老手艺带活新产业”,培养上万名绣娘,带动千余人就业的经历;胡梅珍讲述自己因小儿麻痹重残二级、靠轮椅拐杖出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40岁重拾信心、自主创业的故事。
这些“身边人”的故事,像红土地上的蒲公英,把信念的种子撒向每个角落——原来榜样不在远方,奋斗就能发光。
“打竹板,呱呱响,父老乡亲听我讲,今天不把别的表,文明新风听端祥……”在上饶市万年县广场上,万年巾帼志愿者宣传艺术团的快板声清脆响亮,大爷大妈搬着小板凳往前凑,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法律知识就顺着这欢快的节奏钻进了心里。江西的“她宣讲”从不止于“你讲我听”,而是紧扣“一地一特色”,将本土文化“基因”注入宣讲,用“乡土音”翻译“大道理”,用“家常话”解读“新政策”,用“小故事”演绎“新文化”,让理论政策变得有滋有味、入脑入心。无论是田间地头的方言讲解,还是结合非遗、红色故事的生动演绎,都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在双向互动中让党的声音真正扎根基层、融入生活。
场景创新让宣讲“走进生活”,从“单向输出”变“双向奔赴”。景德镇乐平市古戏台成了“流动宣讲台”,赣州龙南“乡风夜话”妇女会成了“邻里联欢会”,吉安井冈山直播电商协会妇联女主播在直播时宣传井冈山红色文化,鹰潭“向阳花”直播课堂500万人次的点击量里藏着“隔着屏幕也暖心”的温度——这些场景里,宣讲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变成了群众愿意参与的“生活片段”。
全省妇联系统新媒体矩阵推送“联联送服务”系列生活小百科AI短视频,用智能技术赋能生活智慧,打造“指尖上的课堂”。
各地妇联出“奇招”,用创新实践让理论宣讲既“有科技感”又“冒烟火气”。2025年2月,赣州市妇联推出全省首位AI宣讲员——虔橙姐姐,用互动式讲解成为云端 “知心姐姐”。
萍乡安源区春锣艺人敲响铜锣:“讲一轮,唱一轮,该只几条细则你哩要记清……”方言韵脚让法律条文成了“顺口溜”。
在抚州广昌县的孟戏舞台上,非遗传承人改编《三婆媳》演尽家风孝道,台下村民跟着抹泪鼓掌,移风易俗的道理随唱腔飘进了心里。
吉安泰和县“七色光”宣讲更是“菜单式服务”,给孩子讲绘本里的家风故事,给老人唱红色歌曲里的初心,给年轻人开创业经验分享会,每个“她”都能找到自己爱听的“那一款”。
这些带着乡音乡韵的创新表达,让政策理论化作流淌在赣鄱大地上的文化暖流,温润着每一位妇女群众的心田。
“以前总觉得‘家暴’是家务事,听了‘表嫂’的宣讲才知道,咱有法律撑腰!”赣州妇女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江西“她宣讲”的核心——不只“讲道理”,更“解难题”。江西“她宣讲”围绕推进“五项行动”“六件实事”,立足妇女群众最关心的权益保障、家风建设、共富增收等需求,把讲台变成“服务台”,让思想引领落地成实践行动。
红色宣讲照亮“她故事”。结合推进“巾帼心向党引领行动”,围绕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用好江西红土地上孕育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江西省妇联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打造“百年奋斗路 赣鄱巾帼红”江西妇女运动百年历史展陈,自开展以来接待中外各界妇女参观。在巾帼宣讲员的讲述下,更多人看见江西女性在历史洪流中的坚韧身影。在2025年出版的《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读书分享会上,主创人员给观众讲述书中75位在江西战斗、成长的巾帼英雄的光辉事迹,引领广大妇女和家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甘公荣作为“将军农民”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老阿姨”龚全珍的女儿,不仅以一生践行着父辈的精神传承,更在巾帼宣讲的舞台上持续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用鲜活故事鼓励孩子们赓续红色血脉——在一个又一个浸润初心的红色讲述里,信仰的力量正如星火般在赣鄱大地生长蔓延。
普法宣讲守护“她权益”。江西各地妇联结合推进“巾帼维权暖心行动”,以多样化举措推进普法宣讲——聚焦劳动权益保护,如南昌妇联邀请执业律师走进“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为求职女性现场解答职场保障、劳动纠纷等疑问;兼顾心理情绪疏导,景德镇妇联联合司法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时,同步联动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灵树洞”,既解法律难题,也疏心理困扰;创新普法形式,如宜春妇联开展婚姻家庭纠纷案庭审观摩活动,并创作模拟法庭脚本,让妇女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法律条文,切实提升维权意识与能力,为女性织密法律“保护网”。
家风宣讲涵养“她文明”。江西各地妇联以多元举措推进家风宣讲,通过开展“最美家庭”宣讲会等,以榜样力量引领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导“不要彩礼要幸福”理念,依托抚州临川区“玉茗花”红娘驿站、鹰潭市月湖区“红娘理事会”等平台,引导婚恋观念回归真情本质,推动移风易俗;同时,深化家风家教传承与实践,或是开展“浔光之约”等家教宣讲活动,为职场妈妈等群体提供育儿与工作平衡的实用指导,或是通过“好婆媳互夸”等互动形式搭建家庭情感沟通桥梁,更借助打造全省60个家风家教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家风建设从理念走向行动,切实涵养文明家风、传递家庭温暖。
来源:江西省妇联
【责任编辑:滕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