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网 > 专题 > 同心抗疫情 巾帼在行动 > 同心抗疫情 > “冲锋”家庭 坚守一线——疫情防控中的浙江“最美”家力量

“冲锋”家庭 坚守一线——疫情防控中的浙江“最美”家力量

2020-02-12 10:21    来源:红船女儿
分享到: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疫情的数字让我们触动,而坚守的背影,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疫情当前,“浙”里千万家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回家,不是不爱家,是因为村民需要我”——杭州柴卫玉家庭

  桐庐县横村镇香山村塘福坞卡口上,有这样一个身影——她微斜着头,偶尔往后靠一靠,每逢有车经过就立马上前询问登记。

  “去年11月她出车祸伤到了颈椎中枢神经,有轻微脑震荡,医生说至少需要静养3到6个月,但由于防控工作需要,她一直坚守岗位。”一起执勤的同事说起她时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疫情当前,全家上阵

  大年三十到现在,柴卫玉一家四口就一直奔波在一线。“非常时期,党员干部当然应该冲在最前。”有15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她,群众基础牢固,工作经验丰富,防疫工作伊始便成了村里的主力军之一。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紧迫,村里人手不足,我就问了家里两位愿不愿意来,没想到一个个比我还积极。” 柴卫玉的女儿因疫情影响未能回单位上班,当听说村口设点劝导需要志愿者,马上积极主动报名。值勤时看到有些村民没有口罩,就把自己备用的,免费提供给他们。她说:“尽我所能帮村里做点事情,也算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丈夫是杭州交投集团下属杭州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桐庐驾培公司负责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除夕夜,来不及吃团圆饭,就召集主要班子成员召开紧急视频会议,研讨制定防控方案。白天处理好公司工作后,晚上到卡点接力值好晚班。

  她的儿子也同样奋战在一线。就职于杭州交通警察支队铁骑队的他,主动放弃休假,年初一就在杭州机场防疫卡点上坚守岗位。家庭群里,他这么告诉大伙:“我很好,不用担心,大家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给国家添麻烦。”

  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不回家,不是不爱家;不回家,是因为村民需要我,防控就是我的责任”。

  连日来,她坚守一线,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400余户,1200多人次全面排查、宣传、防控,同步安排各自然村消毒及各类卫生工作,小小的身体释放出大大的力量。

  但女强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她的脸都有点微肿。“站久了会头晕,尤其是累的时候”,柴卫玉说,“医生建议我平躺着静养,但没事,我抵抗力强!”

  “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四岁的儿子没人照顾。”——宁波励莎莎家庭

  匡堰镇卫生院33岁的党员、儿科医生励莎莎的这个春节假期,过得十分忙碌、紧张。白天穿梭在大街小巷,上门随访从重点疫区回慈的人员,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为他们送上居家告知书、口罩、体温计等,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温度计,晚上回到医院宿舍抓紧时间作记录,整理各项检查报告,在微信上给他们答疑解惑……

  励莎莎的丈夫是一名狱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保证犯人的安全,在进入连续14天的值班之前,还要集中隔离14天,这就意味着两夫妻至少要1个多月不能见面。而她们的母亲因为车祸骨折做了手术,父亲手臂也受了伤,年幼的儿子只能请外地的婆婆过来照顾。尽管如此,但励莎莎觉得,“虽然忙,但是有家人的支持,还有村民的理解,一点都不累。”

  全家总动员 战“疫”显担当——温州傅爱燕家庭

  浙江“最美家庭”傅爱燕家庭在疫情中坚守初心,在防控中担当使命。为确保排查“户户到、人人清”,身为泰顺罗阳镇砂提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她,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进行地毯式排查。

  他们对辖区居民、企业单位等逐一致电、上门摸底,彻查重点地区返回人员情况,以确保筛查无遗漏。为了做好家家户户的登记,她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全天候办公,吃饭5分钟就匆匆解决了。从除夕开始,她就采用张贴公告、挂横幅、自制宣传广播、巡逻车广播等方式宣传防疫小知识。丈夫林锦良支持并全力配合她的工作,主动承担家务、照顾一家老小、随时帮助运送防疫物资。

  女儿林金金是县公安局后勤科的协辅警,组织一号召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全力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最美”家担当展露“最美”情,正是当下隔“疫”不隔情最好的验证,情满人间,与“疫”对战,我们不会输。

  “我们一家都是党员,危急时刻,我们不上谁来上!”——嘉兴王浩娴家庭

  她,是妈妈,海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在接到指令后,积极投身防疫一线,检查入盐车辆和人员。

  他,是爸爸,海盐西塘桥派出所干部,社区摸排人员情况、隔离点、医院都有他的身影。

  她,是女儿,海盐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一名90后,对于奋战在一线,她说:“有疲惫,更有欣慰。”

  他,是女婿,乐城派出所治安民警,虽然不在嘉兴,但心在一起。

  “我们一家都是党员,危急时刻,我们不上谁来上!”因为防疫工作,原本在不同岗位做着不同工作的一家人,第一次成了“同事”,并肩作战。排班时间不同、工作地点不同,一家四口连见面机会都难得。但妈妈王浩娴说:我们一家人共同出动,为抗击疫情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也算别样的“团聚”吧!

  12天,27万步!用脚步守护一方百姓——衢州王芳家庭

  王芳是常山县青石镇江家村村妇联副主席。此次防疫工作,江家村成为疫情重点区,作为村妇联副主席的王芳义不容辞,1月19日起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十几天来日夜奔走于妇女群众中,只为了守护群众安全。

  服务网格,服务群众

  全县妇联积极融入三联工程,建立健全了“网格长+党员+村妇联执委+村民”的四级网格。江家村的密切接触对象中,王芳所负责的网格就占了60%。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王芳每天至少巡逻四回,排查摸清底数,时刻掌握网格动态,确保防控工作情况明、全覆盖、无死角。同时,挨家挨户分发口罩,宣传防疫知识。这几天天气放晴,担心群众又聚集在一块儿的王芳,又默默增加了每天走访巡查的次数。

  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这几天,狭长泥泞的村道王芳已经来来回回走了数百回,不是为了巡逻检查防止群众聚集,就是领着不熟悉道路的值班人员前往密切接触对象家门口。每天各类电话接拨上百通,手里的电话刚放下又有新的来电,不是询问值班情况的,就是寻求帮助的。回到村办公楼,王芳还来不及喘口气,又得马不停蹄地接待来办事儿的群众。

  舍小家,为大家

  这次防疫,王芳的丈夫也主动申请加入到管控工作中,18个月的小女儿只能托付给家里老人照看。村主干道是王芳每次前往农户家的必经之路,她的家也正好在附近,每次路过自家门口,她只能朝阳台上的女儿挥挥手,脚步却不曾放慢过,继续朝着农户家的方向前行。

  “你要做好表率,要加班,到执勤一线去”——舟山许多家庭

  23岁的许多,是新城的一名公安民警。妈妈是舟山医院感染科医生,爸爸也是一名警察。大年初一后,一家三口几乎未再回家团聚过,守在各自的岗位,共同抗击疫情。

  作为政工民警,许多既是深入一线参与执勤的战斗员,也是承担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通讯员。疫情防控期间,他先后推出的舟山民警们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新社等30余家媒体录用,他拍摄的最美逆行者照片也被不少公众号转载。

  父亲“老许”是一名老警察,平日里待人随和的他对儿子的要求却近乎严苛。1月25日,早起的父亲在儿子床头塞了一张纸条。

  儿子:

  好!我上班去了,昨晚我开会,这次新冠肺炎很厉害,需要警力,你醒来后马上去单位,你要做好表率,要加班,到执勤一线去,服从命令,听领导安排,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爸  早晨

  父亲不知道的是,儿子当日就奔赴了隔离点一线,执勤、加班,甚至主动请缨上战场,他都做到了。因为,这是职业的使命。

  许多的母亲是舟山医院院感科的一名医生,疫情当前,她坚持每天穿着闷不透气的防护服到一线隔离病房检查,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

  “若有战,召必回;抗击疫情,我们上!”——台州吴杭樱家庭

  临海市括苍镇党建办的吴杭樱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大洋中队的叶冯岳,他们夫妻是2019年一起转业到临海的军队转业干部。无论戎装是否还在身,可军魂永远刻在心里,“若有战,召必回”,这是他们在退役仪式向军旗告别时候,表达的铿锵之声。

  自入伍以后,已连续7年未回金华老家过年的吴杭樱,在大年二十九晚上终于与老公、2岁小孩风尘仆仆赶回老家。但在除夕当天,夫妻双双收到单位返岗通知,正月初一一大早就抱着睡梦中的小孩急匆匆驱车返回临海,一回家就将孩子交给老人,各自奔赴工作岗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

  括苍镇各村湖北返乡人数多,防控压力大,本不是驻村干部的吴杭樱,主动请缨协助门前村村两委干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白天基本都在门前村,发放疫情防控温馨提示及预防手册,严格一日三巡查,确保居家隔离人员全员在位;晚上基本都在办公室加班统计各类摸排数据和编写各条线疫情防控信息。

  叶冯岳节假日期间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履行中队队员职责,每天不间断加强巡查力度,一方面抓好防疫工作,督促开业商户落实戴口罩、温度计监测体温等要求;另一方面落实日常市容、环卫等城市管理工作。

  “现在,是考验我们党员的时候了”——丽水余兆芬家庭

  “老公,女儿和我爸妈就辛苦你照顾了。我已经申请到感染病区,近期不能回家。请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但是千万不要跟爸妈说,免得他们担心。”说完这话的第二天,妻子余兆芬就一直坚守在“疫情”最前沿、最危险的地方。

  “主任,我去。”短短四个字,但却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当得知乡镇街道需要支援的时候,丈夫吴辉跟政治处主任请愿支援一线,同事纷纷劝他在家照顾老小,毕竟女儿还小,岳父岳母又年事已高。他说:“现在,是考验我们党员的时候了。”随后的日子,吴辉每天不是在路上劝导外出人员回家,就是在居家隔离点位守护。每天从8点半到晚上9点,比平时上班时间还要久。笔者问他累么?他笑着拍拍大肚子自嘲说:“你看我这体格,怎么会累!”

  像这样平凡而伟大的家庭实在太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向你们道声感谢!致敬!

资料来源:红船女儿

本网站部分资讯(包括文字、图片等)无法核实原始出处或及时联系版权方。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做删除或通过其他方式妥善解决。电话:010-65103556 65103424

关于我们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版权所有 2025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332号  京ICP备10020604号-6

投诉举报电话:010-65103955,6510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