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时期,广大妇女姐妹积极响应宁波市妇联“复工复产 巾帼担当”号召,全面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在全国首个工业社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共有企业500多家,员工近10万人,目前已经有400多家企业复工。
为助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宁波市妇联兼职副主席、北仑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积极推行“共享”概念,全力支持企业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共享员工、共享程序、共享直播方案,新创意为企业复工复产带来新气象.......
“共享员工”模式:新创意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朱红明在走访企业中发现,有些企业订单很多,但员工不够,而有些企业还未复工,其员工闲置着没活干。这些企业大都是制造业企业,员工以计件工作为主,未复工的企业员工因为房贷等面临生活压力。
为了缓解企业和员工的压力,朱红明构想出了“共享员工”的临时用工模式,合理调配,让企业共享辖区内员工资源。紧接着,她安排社区党员精准摸排辖区未复工企业员工的“临时入职需求”、已复工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求职清单、用工需求清单,通过在企业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等,实现“求职需求”和“用工需求”的巧妙对接。

含鑫科技的职工小张就是通过社区的“共享员工”模式去海伦部件厂“临时”上班的,主要从事简单的打包、整理工作,他说:“海伦部件厂订单很多,打包整理工作很简单,一天可以做到200多元的收入。”小张所在的含鑫科技公司因规模、防疫设施等原因还未复工,虽然公司在疫情期间按规支付工资,但仍与之前收入差异较大。
小张说:“我之前是按照计件拿工资,原来在8000左右,现在到手3000,房贷4000多,生活压力很大。”与生产线计件工人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时则是不少企业疫情之下的“用工荒”。海伦部件厂负责人王蕾说:“我们年前订单就爆仓了,因为疫情原因有60多位员工无法返岗,特殊时期招工难、不敢招,社区党委推出的‘共享员工’让我们很好地解决当下阶段的用工需求。”
朱红明说:“我们通过‘锋领企服’,发现用工需求和求职需求,以‘共享员工’的方式实现‘用工荒’和‘求职荒’问题的破解。”
社区试点推行“共享员工”帮助用工企业寻找短期内暂不开工企业的闲置人员。出于复工防疫安全考虑,第一批“共享员工”全部由公安部门排摸,过年期间未出宁波大市并未有接触史和感冒症状的安全人员。
同时,为保障员工权益,双方企业建立“共享员工”合作机制,明确员工输送的方式、薪酬及发放方式、上岗时间及工作义务等,由社区的法管家全程提供涉法咨询、用工对接等服务,实现区域内跨企人力资源的精准调配。自社区推出“共享员工”模式以来,累计11家公司达成合作,最高峰时有112名共享工人。
共享微信小程序:实行无接触式快速登记
针对辖区内小微企业,推出“共享程序”,依托社区工程师党员设计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实现无接触式快速出入登记。帮助小微企业出入人员的体温等健康数据采集和居家办公隔离人员健康数据的主动填报,实现信息化管理。已供社区内近50多家小微企业“共享”使用,受益人群1500多人。

企业使用该小程序时,只需在入口贴个二维码,进入员工拿起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登记个人信息,保安人员测温并输入体温数据,确认后予以放行。
采用此微信小程序,避免了纸笔接触,提高了登记、通行效率,登记数据实时可查可控可追溯,帮助疫情防控登记的大数据管理。
共享直播方案:帮助企业打开网络销路
园区内有不少销售类、设计类、外贸类企业,有些规模较小,这些企业虽复工但尚未复产。

社区党委统筹辖区资源,依托科技企业的力量,利用多名程序员党员的优势,设计开发“电商直播带货解决方案”供这些企业使用,努力打造大港园区的“共享直播间”,通过直播技术帮助园区企业更生动立体地展现商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开展疫情期间的网络销售。2月14日,园区内企业联众公司通过直播卖货,成交额达30多万元。
朱红明说:“今后仍将不断深化‘锋领企服’,在疫情期间用我们红色力量不断拓展‘共享’范畴,共享各种资源,保民生,抗疫情,促发展。”
资料来源:宁波妇联、北仑妇联